自然保护区遥感报告:三亚珊瑚礁核心区4处旅游设施疑似扩大
www.seelvyou.com     2018-12-08 10:10:36    来源:看看旅游网    点击:

  近日,环境部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变化遥感监测报告》,其中披露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141处新增或规模扩大的采石场、工矿用地、旅游设施等疑似问题点位信息。

  记者梳理报告发现,其中安徽扬子鳄和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为突出,前者有7处位于核心区的工矿用地存在规模扩大现象,后者有4处位于核心区存在疑似旅游设施规模扩大现象。

  安徽扬子鳄保护区在今年10月因核心区违法违规建设而受到广泛关注。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保护区在2017年12月被中央环保督察通报存在多项违法违规建设、管护不力等问题。

  12月5日下午,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说,目前暂未收到上述遥感监测报告信息,接报后将按要求去现场复查并形成报告。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此前中央环保督察通报的问题已进行整改,目前保护区边界不清、位于陆上的保护区实验区中存在房产项目遗留问题等颇为棘手,此外,该保护区正申请调整保护区面积,形成调查报告后将上报审批。

  根据环境部通知,各省级环境厅将组织地方政府和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开展实地核查工作,并对核实发现的问题依法依规处理,环境部将对核查整改处理情况进行强化监督。

  三亚珊瑚礁国家级保护区曾被中央环保督察通报

  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保护区成立于1990年9月,在前述卫星遥感监测报告中,该保护区有4处位于核心区的旅游设施点位存在疑似规模扩大迹象,占地面积分别为3.42、2.69、0.31和0.09公顷。

  按照1994年开始实施的《自然保护区条例》,保护区内部可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其中核心区原则上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研活动,而最外围的实验区则可开展旅游参观、繁殖珍稀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12月5日下午,该保护区管理处一名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说,目前暂未收到环境部刚刚发布的卫星遥感监测报告,一旦收到报告,将按规定赴现场开展核查并形成报告。

  2017年12月23日,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海南反馈督察意见时指出了该保护区存在的多处问题。

  其中“三亚市政府2012年至2015年多次干预相关部门正常执法活动,导致位于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海岸带200米范围内的小洲岛度假酒店项目持续违法建设。2016年还授意相关部门为该违法项目补办手续,直至督察进驻期间才慑于压力撤销有关审批”。

  督察还指出,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932公顷陆域面积长期未纳入实际管护,实验区存在大量建设项目,三亚市对侵占保护区10.2公顷的亚龙湾瑞吉度假酒店配套游艇码头长期不查处。人类活动频繁的鹿回头片区大洲岛海域和小东海海域活体珊瑚盖度分别从2013年的42%和18%下降到2016年的20%和5%。

  被通报后,海南随即开展相关整改工作。

  据新华网今年1月18日报道,针对中央环保督察组移交的9宗生态环境损害案件,海南省成立9个调查组,并要求各市县立即实施“双暂停”,即在建项目暂停建设;房地产项目暂停销售和宣传,其他酒店、餐饮、旅游、娱乐等经营类项目暂停营业。

  涉及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的小洲岛房地产项目10多层的填海违建已经拆除。三亚市制定方案,对受破坏海域珊瑚进行修复。

  三亚珊瑚礁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说,中央环保督察指出的问题已“整改得差不多了”,但他否认核心区存在旅游设施和房地产项目。

  三亚珊瑚礁保护区正申请调整

  “陆地上的房地产项目,都在实验区,核心区没有旅游设施和房地产项目,小洲岛也都在实验区。”前述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该保护区自今年九、十月间已开始推进面积调整工作。

  据中国海南政府采购网11月18日发布的《三亚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面积调整工作中标公告》,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已委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系统性地进行三亚海域珊瑚礁资源环境的调查研究,编制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的申报材料。

  上述珊瑚礁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说,保护区面积调整主要是基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考量,该保护区成立较早,与许多保护区一样,该保护区边界并不明晰,甚至图纸就有三个版本。

  “有很多版本,有的是把陆地的整个鹿头半岛都划进来了,有的面积又不一样,不是很明确,所以想进一步明确保护区边界范围。”上述工作人员说,目前的构想是将保护区陆上10平方公里左右的面积置换到海洋里,保护区总面积不会有变化。

  上述工作人员说,下一步将调查哪一块海域里的珊瑚较好,随后与陆地面积置换后,将相关海域划入保护区。

  但上述工作人员同时表示,国家级保护区调整难度较大,需要报国务院批准,还需要一步步走程序。

  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相关专家对澎湃新闻说,目前有很多保护区申请调整,但若要判断保护区划分得是否合理,需要有长时间的分析,进行充分的科学评估和详细论证。

  “不能把责任都推给前人。”上述专家说,根据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目前国家级保护区仅有自然条件变化致主要保护对象生存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批准成立保护区之前区内存在建制镇或城市主城区等人口密集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要等三种情况可以申请调整。

  遥感报告中141处疑似问题点位涉及55个保护区

  除了安徽扬子鳄保护区和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这份人类活动变化遥感监测报告里,还有其他5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列其中。

  澎湃新闻梳理报告发现,报告中的141处点位共涉及全国5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变化情况多为疑似规模扩大。

  其中安徽扬子鳄、海南省三亚珊瑚礁、河南董寨、黑龙江饶河东北黑蜂、吉林黄泥河、辽宁双台河口、四川长江上游珍稀和特有鱼类等七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点位较多。

  点位最多的为黑龙江饶河东北黑蜂保护区,共有16处疑似问题点位,除两处采石场外,其余均为工矿用地,有15处在保护区最外围的实验区内,有一处采石场位于保护区缓冲区。

  点位第二多的便为安徽扬子鳄保护区,共有14处疑似问题点位。

  位于安徽宣城的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违规建设问题在今年10月曾引起广泛关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成立督导组赴该保护区开展检查督导,当地承诺按时间表开展相关整改工作。

  点位数量超过十处的还有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8处采石场和5处工矿用地被卫星遥感监测到疑似存在规模扩大现象,有12处位于保护区实验区,1处位于保护区缓冲区。

  在上述保护区中,安徽扬子鳄和三亚珊瑚礁保护区曾因违法建设问题被通报。

  值得一提的是,环境遥感监测近年来正成为中国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

  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工相关专业人员此前曾对澎湃新闻表示,自2009年起,原环保部开始将卫星遥感、无人机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应用到了日常工作中,自2016年起,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已经实现了每年两次、对400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遥感动态监测。

  随着监测技术手段的日益成熟,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逐步扩展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管工作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为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线索。

  2017年7月19日,环境部印发了《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及核查处理办法(试行)》,其中规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规遥感监测每半年开展一次,遥感监测技术单位应当在每年的三月和十月上报上一年度下半年和本年度上半年的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规遥感监测报告。

  省级自然保护区常规遥感监测每年开展一次,遥感监测技术单位应当在每年的六月上报上一年度全国省级自然保护区常规遥感监测报告。

  “我们通过卫星在一年之内看两次,然后再进行比对,问题就无处遁形。”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王桥曾如此阐述卫星遥感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三亚 珊瑚礁 

上一篇:“大雾神器”能否终结日趋严峻的航班延误?

下一篇:深圳航空:2019年1月1日起推出4档阶梯费率退改签新规

分享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