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开年以来,又陆续有企业签下合作协议,与景区达成开发运营合作事项。随着旅游资源开发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介入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而这也成为了迫切需要提高效益的景区的刚需。然而,看似庞大的景区运营市场背后,却依然潜伏着包括资源、合作等在内的一系列风险。
旅游景区托管业务越来越受重视
日前,杭州商贸旅游集团与云和县政府正式签订合作协议。由杭商旅主导成立的云和梯田发展有限公司,将获得云和梯田8.02平方公里的特许经营权,项目总投资超6亿元。
据称,2016年丽水云和梯田景区已跻身国内单体景区千万级营收行列。合作开发启动后,该公司将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兴建景区配套服务设施等。自今年起,云和每年将获得800万元的景区特许经营费。在第3个5年期起,这一费用将每隔5年递增10%。按当地媒体的形容,云和将梯田旅游资源实现“出租”。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及旅游资源开发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介入。尤其是在景区同质化严重、过度依赖门票经济等背景下,借助第三方,实现升级转型成为不少景区的“硬需求”。
由此,包括华侨城、同程、巅峰智业等在内的多家企业纷纷于景区运营领域布局。今年1月,华侨城与盘山景区签署了盘山景区委托管理协议。有数据称,2017年时华侨城已在全国范围内陆续输出管理20余家5A级景区。巅峰智业方面称,目前国内景区托管还处于起步阶段,从事景区托管业务的公司为数不多,其主营业务基本都是旅游策划、规划或者其他旅游相关业务,景区托管只是其派生业务。不过,旅游景区托管业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
60%的市场规模留给企业的空间不如预期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中国旅游景区“十二五”发展报告》显示,截至期末,国内A级景区数量已达到7951家。另据旅游专家魏小安的数据统计,国内景区数量已超过2万家,其中占总数1%的5A级景区占据了国内30%-40%的市场总规模,剩余99%的景区仅占60%左右。可见,景区运营市场潜力巨大。但有相关从业者直言:“一流的景区资源已经没有空间,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在业内人士看来,景区运营留给企业的选择余地并不如想象中优渥。
“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但一般是涉及景区的个别项目。完全托管原本的事业管理型景区,住建部等部门曾经是严厉禁止的;且针对住建部门主管的风景名胜区,至今也没有完全松口。”北京联合大学旅游产业研究所所长张金山表示,当前景区托管市场的现状,其实是当地在缺乏资金或为了新增旅游景区的情况下,才有的委托的需求。
也因此,景区在选择开发运营企业时通常立足于能否对效益带来有力提升。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张凌云表示:“一方面,景区需求旺盛的话,即便在管理层有提升空间,也会缺乏动力。另一方面,很多景区则是基于市场、渠道不行,需要企业带客把收入提高,这就在立足点上产生了差异。”
然而,旅游目的地通常都是需要多年积淀的产品。张金山进一步表示,因此部分企业介入时,并非冲着景区门票等收入,而将重点放在了地产项目开发上。一名景区运营投资企业相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透露,该企业不久前刚在海南拿到地。
项目运营问题频发
在一流景区资源稀缺的背景下,景区运营企业,尤其是重资产模式的企业,在项目标的的选择上就显得尤为慎重。中景信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张平表示,中景信选择项目的标准是必须具备稀缺性,能够将其作为吸引力,打造旅游产品。传奇文化发展集团董事长陈宗冰则表示,希望可以令一些传统的知名景区做好景区体验,提升景区产品质量。
然而,在景区实际的运行开发中,依然难以避免问题的发生。有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其公司一度看好的景区项目,便因各种原因在开发过程中受到了影响。据了解,在前期考察时,该项目便以其特色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其后,该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令企业在后续的旅游目的地开发过程中受到一定影响。与此同时,该景区交通并非十分便利,而公司在考察时了解到的交通建设计划,后续也出现了迟滞,进而影响到了企业运营。“这个项目我们在选择上没有失误,但后期仍承载了一定的风险。”该名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我们在选择资源上会进一步谨慎,例如交通。”
此外,由于景区委托方与受托方之间的理念、管理等方面上的差异,因此而分道扬镳的案例也时有发生。见学中国分析指出,从近几年国内景区托管情况来看,已经出现多个签约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终止双方合作的托管案例,如海南五指山黎峒文化园、四川阿坝桃坪羌寨、河北定州古城等项目,都是相关的托管公司(机构)在托管签约后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就终止了双方的合作。
轻资产输出很难成为有效的景区运营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轻资产模式大行其道,也同样成为景区运营的重要模式之一,并被业内预测为今后将会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然而,目前起步阶段的国内景区运营业务,能否有效输出管理仍需要打上问号。
2016年底,中青旅发布公告,宣布控股子公司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与桐乡乌镇景耀旅游营销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桐乡市乌镇景区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乌镇旅游景区业务的持续投资及轻资产管理输出模式的平台之一。港中旅则曾表示不考虑大量投资的方式,并计划未来以轻资产方式,通过收购景区经营权实现控股。重资产模式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给企业带来的压力有目共睹。然而,轻资产输出能否成为目前切实有效的景区运营模式呢?
“很难。景区体量一般很大,景区性质和景区资源条件千差万别,利益主体牵扯很多,不像麦当劳、肯德基之类的模式,容易复制或者连锁。”张金山表示。张凌云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景区比较复杂,很难出现标准化管理。现在没有一个专业的团队敢说我管一个就能成功一个,很多成功案例都属于个案,很难推广,有些甚至连自己投资的景区都没有做好。管理输出,关键是团队,而不是运营公司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