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公款消费限制等因素影响,不少度假村都遭遇经营难题,而转型养老则成为了一根“救命稻草”。10月24日,北京市旅游委网站发布消息,北京东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月亮河温泉假日度假村(以下简称“月亮河度假村”)因改变经营性质,由四星级旅游饭店转为老年公寓,经北京市星级饭店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同意,取消其四星级旅游饭店资质。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各地度假村纷纷变身养老护理机构,但这种转型一般都要支付大笔改造费用,同时在后续经营、管理方面也可能没有成熟经验,且目前尚没有很好的盈利模式可借鉴。
公开资料显示,月亮河度假村是集商务社交和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度假型酒店。位于通州古运湖旁,属于北京CBD辐射区,拥有京郊最大的无网高尔夫休闲俱乐部。该度假村有100多套不同风格和类型的客房,以及可容纳300人的多功能宴会厅及小型会议室等。
事实上,除月亮河度假村外,受经济形势走低、“三公消费”禁令等影响,近几年来,部分高档度假村经营压力不断增大,于是转型养老被认为是一条出路。而各地主管部门为了盘活资源,弥补养老设施短板,也不断发文鼓励这一模式。此前,北京民政五年规划中提出,将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养老服务。北京还明确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鼓励中央在京机关招待所、度假村转型养老机构等。
“在度假村、疗养院经营不佳时,如果放任不管其实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这也与我国制定的盘活资源补养老需求缺口的思路相吻合,”全国老龄办科研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所以我们看到,包括月亮河度假村在内的很多企业有了投身养老的热情,但不可否认,很多度假村项目都选址在风景区,原本就瞄准高端商务用户,所以变为养老机构后,大多也还是定位高端,而这部分市场需求有限。另外,按照老年人需求,老年公寓不能光有娱乐设施,还必须要增加医疗护理等服务,所以前期改造成本比较大,盈利前景并不算乐观。”
一家高端养老机构负责人曾坦言,高端养老因为每月收费可达上万元,所以外界看起来很赚钱,但实际上盈利情况不甚理想。“如果不算前期投入,且入住率稳定在80%以上,高端养老机构可能在五年左右能够实现现金流的平衡,但这是非常理想的状态,一般能现实15-20年回本就不错了。”
党俊武也直言,度假村向养老靠拢,想法是好的,但当下很多转型后难以摆脱盈利难问题,特别是高端养老机构。总体来看,度假村不能把养老作为短期内扭转业绩低迷的法宝,而应把这一领域视为长期的事业,改变原有经营模式,转而研究老年人的需求,放弃挣快钱的想法,合力趟出“钱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