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旅游已成老百姓常态化消费
www.seelvyou.com     2016-07-13 09:05:3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点击:

  编者按

  《亚洲旅游人物访谈系列》专题报道为亚洲旅游产业年会的部分,旨在透过经济观察者的视角,去探访和对话行业内的榜样力量,通过追溯和还原旅游业的成长轨迹,从而发现旅游驱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因,并从他们的眼中,展望旅游经济的未来蓝图。

  导读

  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出境旅游1.2亿人次,国民人均出游率接近三次。戴斌认为,旅游已进入到老百姓常态化的消费选项,并进入到目的地居民常态化的生活空间。

  “从旅游消费、投资,以及国家对旅游业的战略摆位来看,中国旅游产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常态化。”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戴斌认为,旅游已进入到老百姓常态化的消费选项,并进入到目的地居民常态化的生活空间。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出境旅游1.2亿人次,国民人均出游率接近三次,是发达国家的门槛水平。

  戴斌表示,旅游业原本信息高度不对称,互联网使信息更加对称和分散,一批创业型的机构增长起来,旅游已经成为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一个最为活跃的领域。同时旅游也是投资增速最快的领域之一,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旅游业完成投资10072亿元,同比增长42%。

  在他看来,国家对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战略摆位,从法治环境到政策环境,旅游业的发展空间空前优化。2013年国家出台了旅游法,从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14年《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等等,国务院不断发文强调旅游业的发展,并成立了部级联席会议制度。

  并购和全产业链是趋势

  《21世纪》:现在传统旅行社积极往线上发展,OTA也在布局线下,加强服务体验,您认为哪种更有优势?这种做全产业链的方式将会是今后的趋势么?

  戴斌:是的。一些OTA往线下做体验店,做金牌导游,我认为是用一种时尚的方式向经典致敬。那么经典是什么呢,就是安全、便捷、品质。我相信无论是在互联网时代,还是非互联网时代,我们对安全、便捷、品质的诉求是永恒不变的,表现形式可能不一样。网站虚拟空间,回到现实以后总归需要一个沟通的管道和空间。同时传统旅行社,包括中青旅(20.410,0.61, 3.08%)做遨游网,其他机构也都在做自己的互联网,增加自己的互联网基因,也是体现了传统旅行社与时俱进的发展战略。

  无论是往线上走还是往线下走,谁能够得到游客的认可,谁就能够占据旅游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我们需要变化的,是商业理念,是商业模式,是技术手段,但永恒不变的,是让游客满意,技术之上是人文。

  《21世纪》:旅游行业兼并重组动作频繁,你认为这种趋势在未来会一直持续吗?会不会出现垄断的巨无霸?以在线旅游为例,前几名的格局是不是不太会有变化了?

  戴斌:只有失败的企业,没有永远成功的企业。携程之所以能够成长起来,是因为它满足了大众旅游时代人们碎片化需求和分散化供给之间的矛盾,它发现并用自己的商业理念、商业模式和技术手段去实现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成功的。但是今天的成功不代表它永远都能够成功。

  以携程和去哪儿合并为例,我不认为其构成垄断,根据反垄断法对垄断会有相关的定义。首先看市场规模如何。第一,从市场份额上来看,携程跟艺龙、去哪儿合并以后,所占市场份额的分子在扩大,但再看分母。一个分母是指传统旅行社跟团游市场,这是比较小的,2014年度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为4119.93亿元。以这个作为分母,那么携程和去哪儿加起来交易量很大,实际上对传统的行业形成冲击。

  第二个分母看整个国民旅游消费。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加起来全年超过四万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从4200亿到4万亿,分母扩大十倍的时候,你占的市场份额就更小了。

  第三,旅行消费也包括飞机票火车票,这个市场全国是数以百亿计的人次,可能数以十万亿计的规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就是分母是谁,分母越低,垄断性越高。

  是否垄断还要看是否滥用市场地位,涉及到渠道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从酒店这块来说,也分不同的圈子。比如说第一个圈子,高星酒店,五星级酒店全国就有六百来家,所有的星级饭店加起来一万两千家。第二块市场是所有的住宿机构有32万家。再往下一个圈子去看,还有150万农家乐、民居客栈,全国还有六千万套闲置的住宅,也是旅游住宿业的潜在范畴。所以说这个圈子逐渐扩大。而携程这样一个机构,影响力是有限的。你会发现豪华酒店市场上,像凯悦有优悦会,铂涛有自己的铂涛会,他们各自有自己的营销渠道,你不可能把所有渠道都垄断了。

  更重要的是,当你偏离市场均衡的时候,潜在的商业机会来了,就像携程当年利用自由行市场用新的商业模式把国民旅游市场打开了一样。如果你的市场规模过于强大,市场又充分竞争,那会发现新的机构就会起来,会绕开你。也就是说,只要市场是充分竞争的,我们不会去惧怕这些机构形成垄断。实际上他们也是很紧张的,怕份额被别人侵蚀。

  商业无边界

  《21世纪》:你认为旅游业的初创公司的成功要素应该是什么?

  戴斌:我是做宏观研究的,对于一个商业公司比较关注的有几点。第一基本面是不是能满足大众需求,是不是高频消费。我不主张做太小众,太小众你可以精雕细琢,但不太适合这种大规模的商业模式。第二块是商业逻辑,用什么方式去满足需求,不是简单说个故事就可以了。一些学霸级的人物创业,逻辑感非常强,会设计一个非常完整的模型,哪些收益能够覆盖住我的成本等等,第三是技术手段,去推动商业收益,让生产函数发生变化,或者提供新的产品。最后一点,团队是不是有非常完整的商业构想,知识能不能够形成互补,有没有承担风险的能力。

  《21世纪》:你如何看待滴滴、新美大这样的外来者进入旅游行业?是否会倒逼旅游企业改革和创新?

  戴斌:我觉得商业是没有边界的,只要有获利的机会,资本自动就会进入。此外我认为新美大进入旅游业是有优势的,刚才我讲现在的城市越来越成为外来游客和本地市民共享的一个生活空间,成了一个开放的体系。过去新美大是面向本地人,而现在的游客越来越强调到了目的地体验异地的生活环境,新美大也就很自然地把这部分资源转移到了游客的需求上来。对传统旅游企业,可能更擅长于做景区、酒店、机票等等,各有优势,但我认为未来一定是打通的。我欢迎外来者进来,让这个行业的发展更有竞争性更有活力。

  《21世纪》:有人认为新型的旅游商业模式没有大的创新,仅停留在产品层面而非业态,您怎么看?

  戴斌:旅游业过去十五年创业创新,主要是在行前,例如目的地信息的搜集,辅助决策,旅行证件及旅行票务这四个方面来去做文章。但是它做的更多的是在目的地产品制订的情况下做存量的优化和调整。目前就到了我们要创造增量的时候了,比如说能够做让大家眼前一亮的类似于迪士尼这样的一些景区景点,类似于Uber这样的公司,类似于苹果这样的一些科技和娱乐系统,类似于Airbnb这种多元化的住宿选择。我想从这两年开始,目的地供应商的创业创新上会加大力度。

关键词:常态化消费 戴斌 旅游 

上一篇:中国入境游游客量连续10个月增长 累计1.11亿人

下一篇:Uber在台湾遭出租车司机抗议 其在台从未缴税

分享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