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银联国际主办的《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报告》从发展环境、市场状况与区域特征等多个角度对2014年中国出境旅游发展进行了全景透析与权威解读,并对未来市场做出预测。
2014年中国出境旅游市场首次过亿,达到1.07亿人次,比2013年同比增长19.49%。从总量上来看,已经连续2年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世界客源地。
《报告》分析认为,中国出境市场仍然处于与国情相适应的初步发展阶段,具有从尝试性向成熟型逐渐发展的特征。从中国客源产地来看,仍然集中于在东部地区和主要城市群,空间流向以中国港澳台地区为主,基于人口总量的市场规模与发达国家、金砖国家相比相对滞后,消费结构仍然以购物为主体。
《报告》指出,中国出境市场与消费能力的增长推动了发展环境的变化,境外目的地日益重视保障中国游客的公正、公平待遇。而目的地国家积极透过外交途径争取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
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年底,已正式开展组团业务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117个,占与我国建交的172个国家的68%。截止2015年1月20日,共有52个国家和地区对持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个人因私前往,实施免签、落地签证政策,与“出境大国”相匹配的签证环境正在形成。可以说,出境旅游的发展对我国整体外交格局的构建产生了积极影响,“旅游外交”的作用正在彰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我国出境旅游将实现快速持续发展,预计2015年出境旅游人次数同比增长16%以上。随着“一带一路”旅游合作的推进,以及中国-韩国旅游年、中国-印度旅游年以及中国-中东欧旅游年的举办,中国前往上述国家地区间的出境游客人数将会大幅度提升。《报告》深信,在公民文明旅游的相关工作推动下,特别是越来越容易、越来越频繁,同时也越来越平常的出境行程将有助于“大国公民”的养成。
此前,中国旅游研究院戴斌院长在《学习时报》发表题为《出境旅游已经成为国家形象的软实力和大国战略的硬基础》署名文章指出,近年来,快速增长的出境旅游与数额巨大的海外消费已经成为国际国内与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出境旅游不仅可以成为国家形象构建的软实力,更可以成为“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大国战略的硬基础。
“出境旅游是国家形象构建中最重要的软实力。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对于国家威望和国际地位都能产生重要的辐射效应。”戴斌表示,“旅游作为民众与民众之间直接的交流渠道,是目的地国家人民直接感受我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旅游无疑能提高国家形象的客观与亲和程度,增强传播的渗透能力。”
戴斌强调,中国为了提升中国游客的文明素质,国家有关部门已经进行了系统部署,引导更多的出境游客自觉遵守文明秩序,更好地传递国家形象。
此前,国家旅游局测算:“十三五”期间,中国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1.5亿人次的中国游客,2000亿美元的旅游消费。在“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出境旅游有力回击了“战略扩张”“霸权主义”“资源掠夺”的舆论,以互利共赢的姿态,获取了相关国际组织、政府和民众的更多认同和支持。
戴斌建议,中国应用好游客的声音,传递我方的核心诉求;要因势利导,引导国际社会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发展;利用外方对我出境旅游的高度关注,主导规则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