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期间,不少旅游企业的销售情况也火了一把,但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旅游企业大都采用了预售模式,促销的旅游线路时间周期也都较长。仅同程网出境旅游产品,就准备了20多万人的量,希望能够靠旺季带热淡季,以争取更多的利润空间。但也有部分业内人士不看好此种方式,认为“囤货预售”在真正实施的时候会遇到问题,有很大的不可控性,很难长期发展。
正方
“囤货预售”模式可持续发展
“囤货预售”模式生命力长久,预售模式在国外很常见。这种模式其实就是靠旺季带热淡季,从进货渠道上来讲,旅游企业可以更早预订酒店和机票资源,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折扣,利润空间也会变得更大。提前预售的旅行费用还能用来投资,也可以获得可观的利润。预售模式相较特价尾单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消化时间更长,更利于消费者选择,是替代特价尾单较好的方式。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彦锋
反方
“囤货预售”模式有风险
“囤货预售”模式可能很难长久发展。旅游产品的时效性较强,如果单纯是从房间、景区门票等单一方面做预售是不会出现问题的,但是加上航空就容易出现纰漏。如果客人都选择较好的时间段出游,就很容易出现扎堆现象,热门的旅游产品还能否按照预定价格采购是有待观察的问题。“囤货预售”模式存在很大的风险,实施的时候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届时也会影响该模式的发展。
北京首钢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