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延烧近大半年的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补贴大战随着快的和滴滴对司机端的2元现金补贴全面取消,也消停了。高峰时两家子对乘客和出租车司机补贴额度为二十元以上,据媒体报道,截止5月17日,滴滴称已经补贴了14亿元;快的也称补贴超过10亿元。这个帐怎么算,各有各的说法。只是这边熄火,那边景区门票补贴却热度不减,间或还穿插着豪言壮语的唾沫星子,明枪暗箭的你来我往。抛开这些表面,景区门票补贴这个帐该怎么算?
对于目的地景区来说,和OTA合作采取一元游景区等补贴方式是一项营销活动。那就先搞清楚几个问题:
一是游客客源结构。最近调查了几个搞一元游活动的景区,普遍的情况是活动中本地游客占60%以上,加上周边游客占80%以上,有的还更高,而中远途客人很少,有相当部分还是“赶上了”。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营销作用,前段时间驴妈妈在上海景区一元游活动中的“非沪籍”限制,有一种可能是在试图拉动景区外地游客的尝试,以体现活动的营销作用。可惜网民和媒体的几通臭拳砸下来,立马道歉解释,挺好的一件事,最后搞得里外不是人。
二是增量和存量。这个问题和客源结构也有关系,说破大天来,本地游客绝大部分是奔着一块钱去的,这就是景区游客存量的概念,一直就想去的、有这个想法的、去过景区的以及本来不打算去的,很像是商业上的突击消费和淘宝光棍节的狂欢。但是和一般商品不同的是,景区这种特殊商品有强烈的唯一性和较强的一次消费性,尤其是在大众旅游兴起而旅游消费不太成熟的国内。景区的营销活动的主要指向是游客增量,应当控制突击消费、提前消费的规模。
三是重游率。这就和景区类型有关了,搞门票补贴积极的景区,一般是游乐园类、城市附近休闲度假类等具有重复消费的景区,以观光为主体尤其是文物古迹类的景区、附近没有城市客源作为支撑的景区就不太感冒,这都是考虑了景区的重游率。通俗点说,支一个近乎免费的场子,请大家来看看,如果感受好,下次再来,或者介绍给亲朋好友来,时髦的词叫体验营销。OTA很多时候和景区合作是采取包场的方式,当然希望活动期间人越多越好。可景区得掂量掂量,超过景区承载量的大量游客进入景区,尤其是本地游客占主体的情况下,这个体验可好不到那里去,这可是把双刃剑,闹不好就是负面口碑。所以景区应严格控制活动人数规模,别只图了热闹,忽视了活动的本质。
四是目的地和渠道。再怎么说,景区和OTA也不会完全坐在一条板凳上,OTA的目的是通过一元游补贴活动,营销自个的渠道以及支付方式;景区的目的是营销目的地。打车软件竞争火爆的时候,软件公司以及背后的金主们每一单要补贴二十元,打车还是重复消费比较高的服务种类。而且打车补贴大战的结果是一地鸡毛,众说纷纭。对于OTA来说渠道上的景区是有差别的,景区可不是出租车,乘客打不上这一辆,还可以打下一辆。单算补贴,现在OTA在有些景区每一张门票的补贴额度可是小于二十元,而后续的利益是巨大的。考虑门票这种商品的特殊性,景区应当好好算算帐,要算算OTA拿出多少营销资源,算算带来多少增量游客,算算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做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说个糙理,对于景区来说,没有驴妈妈,还有同程;过了这村,还有那店;没了张屠户,照吃没毛的猪。对于OTA来说,渠道上没有泰山,就不能换个蒙山;过了这村,可就没有这店。
最近山东的一个景区,有了另一种营销的法子和算账的法子,这就是九如山。九如山是济南市附近的一个4A级景区,是自然风光生态旅游类型景区,根据山东省景区流量监测数据,上半年本省周边游客占游客总量90%以上,主要客源是济南市以及周边城市的休闲度假人群。
8月份,这家景区搞了一个营销活动,大意是:一个月的活动期间,凡购票入园(门票价格120元)的游客,按要求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九如山生态景观图片和生态保护宣传语后,皆可成为九如山“终身荣誉园主”,获赠金卡,享受终身免票入园(清明、劳动、端午、仲秋、国庆等大小长假及景区闭园期间除外)以及非节假日持金卡游园其他优惠。
活动第一天,共有1109名游客办理了金卡。其中本地人90%以上都选择参与活动。外地游客也有参与活动的,但以年轻人为主,外地人的办卡率在50%左右。这个帐算得很精明,一是根据景区的休闲度假类型以及处于城市近郊的地理位置,试图拉动本地游客的重游率以及景区内的二次消费。考虑到了高票价对本地游客重复消费的阻碍作用,索性把票价一撸到底,这和一元游活动是异曲同工;二是较好地处理了游客存量和增量的关系,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控制了提前消费和集中消费;三是把景区微信公共号作为营销关联渠道,一举两得;四是进入景区避开了黄金周和其他节假日,活动期限限定一个月,先趟趟深浅。
把这个营销活动和景区补贴活动搁在一起来看,就咂摸出很多东西来,对于景区来说,也会有更多的法子和路子算算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