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航企“中间舱”似乎正步入春天
www.seelvyou.com     2014-02-27 17:40:09    来源:中国民航报    点击:

  4年前在国内出现的,设置于航空公司传统的“两舱”(头等舱、公务舱)与经济舱之间,定位也介于此二者之间的“中间舱”,似乎正步入春天。

  它最开始的使命就是为那些受行政等级划分和公司差旅政策所限的公商务旅客,尽可能地提供舒适的出行选择。在4年后的今天,这两大主力目标客源的基数受外部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于是,已经设置了高端经济舱、超级经济舱等“中间舱”名称的航空公司对其更加关注,原本未曾作如此细分的其他航空公司也开始跟进。毕竟,谁能更好地满足旅客的个性化需求,谁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

  渐趋火热

  “国航1月21日新开通的北京—夏威夷,以及今年稍晚时候将开通的北京—维也纳—巴塞罗那等航线上都有超级经济舱的设置。”国航商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介绍他们的超级经济舱推广计划。

  国航的超级经济舱位于经济舱的前排,比普通经济舱的座椅间距宽10多厘米,座椅间距约为92厘米——接近于传统窄体飞机的头等舱座椅间距,而且还设置了独立的个人娱乐系统。其核心卖点在于更大的腿部空间和更丰富的机上互动娱乐系统。

  国内下手“中间舱”最快的南航,把自己的这一产品命名为“高端经济舱”。其推广的力度更大,2010年启动时即宣布对266架飞机进行改造,提供近7000个高端经济舱座位。南航的高端经济舱也设置在经济舱前部,其将前后座椅之间的距离由79厘米增加到90厘米~4厘米,并有隔帘将其与普通经济舱相分隔。超级经济舱的票价最高仍按照经济舱全价票出售,但提供的却是接近于“两舱”的服务水平。

  除了国有大型航空公司关注“中间舱”的设置外,中小航空公司在拓展航线网络、完善服务产品的过程中也开始注意到“中间舱”这一产品。记者了解到,山航在2013年也推出了“中间舱”产品,而海航、川航等则提供了虚拟的“中间舱”产品。

  海航和川航的虚拟“中间舱”产品类似。海航的“舒适A舱”产品是在2010年推出的,即旅客只需支付经济舱全价,即可在空中体验头等舱般的服务。川航于2013年11月推出的“超值A计划”高端经济舱产品,也是只需旅客支付经济舱全价即可享受头等舱座位,拥有更舒适、更宽敞的休息空间,享用头等舱餐饮,使用头等舱枕头、毛毯和拖鞋,并获得150%的里程累积。

  定位精准

  “中间舱”的历史并非只有4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外航空公司就开始尝试在公务舱和经济舱之间设置新舱位,以满足更多旅客的出行需求。英航、法航、澳航和新西兰航空设置的“中间舱”,尽管名称各异,但都是对市场进行细分后,针对特定群体推出的产品。

  有消息说,新西兰航空之所以设置“中间舱”,提供比普通经济舱更宽松的座位,是为了满足肥胖旅客的出行需要。而被广泛认可的“中间舱”的功能是为了满足那些经济预算有限,但又不得不进行长途飞行的国际商务旅客的需求。

  从国航超级经济舱推广计划可以看出,其基本是参考国外航空公司设置“中间舱”的做法,目标客户群体是中远程航线航班上的商务旅客。国航商委相关负责人也印证了此说法。他表示,国航是在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造成商务出行市场差旅政策调整的背景下推出的超级经济舱产品,其目标客户群体主要为商务旅客。目前,台北、上海、广州、深圳等航线上因为产品投入较早,利用率高于其他航线。而海外旅客选择国航超级经济舱的比例,将随着国航整体航线网络的进一步拓展和宣传力度的加大而进一步提高。

  不管是国内航空公司进行的市场调查,还是国外相关企业进行的市场预测,都显示出“中间舱”的旺盛生命力。

  IHS公司旗下IMS研究中心的一份有关机上座位市场的报告表明:未来10年增长最快的将是高端经济舱和商务舱座位数量。报告预计,高端经济舱座位数量将从2012年的1.4万座增至2022年的7万座,即10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7.1%。

  向上还是向下?

  与传统的头等舱、公务舱和经济舱相比,“中间舱”的历史较短,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更短,因而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些挑战。

  由于大多数航空公司在成长壮大后都追求枢纽网络型的航线结构建设,当“中间舱”仅在部分飞机上设置,而不是全部飞机的标准配备时,航空公司可能不得不向中转联程旅客解释其为何只能在行程的某一段享受更舒适的“中间舱”产品,在服务标准和品牌形象的一致性上也要做更多工作。

  “中间舱”设置需要面对的另一大问题在于,虽然新设的“中间舱”的位置既可以由销售难度加大的“两舱”区域划出,也可以从原有经济舱中分离,但这代表了航空公司对经济环境是如何判断的,经济不景气时,需要减少两舱座位数;而经济繁荣时,则可以增加座位数。所有努力不仅能使“中间舱”的改造成本与运营成本由旅客来埋单,更能实现航空公司整体收益的进一步提升。

  也有分析认为,“中间舱”虽然相对“两舱”有价格优势,但因为服务上与两舱有差距而对商务旅客的吸引力有限。而对这部分高于普通经济舱服务感兴趣的旅客来说,“中间舱”的价格又相对有些高昂。

  不过,国内大多数航空公司目前还是选择做全服务型的业态,也就是说,他们既要为价格不敏感的高端旅客提供高品质的头等舱,也要为对价格敏感的旅客提供低折扣的经济舱机票。在二者之间折中的“中间舱”,应当说更贴合全服务型航空公司的定位。

  更何况来自多家航空公司市场部门的反馈是,“中间舱”产品推出后的市场反应不错。于是,也就有了国航未来引进的5架波音747-8客机上配置了超级经济舱,其他航空公司在引进新飞机时也考虑到了“中间舱”等一系列好消息。

关键词:航企 中间舱 

上一篇:传阿里投资携程 巨头加速“围剿”OTA

下一篇:从量到质 旅游地产全面深入发展时代将至

分享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