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是什么?一个功能齐全的景区App,还是那些多功能旅游网站?所谓智慧旅游,是指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让旅游更加方便快捷、更加舒适灵活。
旅游也能“私人定制”
过去,旅游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体力活,花钱买罪受,还得“甘之如饴”,有了智慧旅游,一切都会不一样。进入“智慧旅游”时代,如果你想旅游,不出门就可以在网上游览各个景区,或者下载手机App,不看地图即可自由游览。
故宫微信公众服务号“微故宫”,于2014年元旦正式上线,世界各地的游客可以通过关注故宫的微信饱览故宫古建筑。在“微故宫”里,只要喊出您想参观的宫殿名,就可以自动接收语音导览,查看周围3D实景。“微故宫”还将定期组织微话题,推出微展览,为观众提供全面、立体、便捷的服务,而“微故宫”这样的服务,其实就是智慧旅游的一个典型例子。
当然,“智慧旅游”时代并不仅仅只有虚拟旅游这种方式,同时,“智慧旅游”还是一种快捷的信息化体验,游客不用出家门,就可随时掌握景区、酒店、美食等旅游信息。
在旅游之前,一款手机App将为游客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供餐饮娱乐消费导引、远程资源预订、自导航、自导游、电子门票、服务信息及时推送等多种智慧旅游服务,像手机电子门票、景点、酒店、美食、特产购物、天气预报等,自然也不在话下。
当游客来到目的地后,可以将自己的行程规划定制到电子导览导游机中,或者将旅游计划和电子导览导游软件下载到自己手机里;这样,便可通过自助导览定位、自助导游讲解、紧急救援呼叫、旅游服务寻呼等,不用导游,畅快游览。同时,游客可通过手机客服端发布自己的个性化旅游需要,提供商则通过旅游手机助手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旅游定制服务。
旅游行程结束后,游客还可以把对旅游服务的意见和投诉等通过电子导览导游机反馈到旅游企业和旅游管理部门。
毫无疑问,智慧化旅游的发展将使旅游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智慧旅游亦会拉动旅游业的新一轮增长。
2013年10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2012—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预订行业发展报告》,CNNIC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和旅行行程的网民规模达到1.33亿,占网民比例为22.4%。而2012年12月底,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和旅行行程的网民规模达到1.12亿,占网民比例为19.8%。半年间,在线旅游预订网民的渗透率增长2.6%,2100万人。
同样,艾瑞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2204.6亿元,同比增长29.0%;中国在线旅游OTA市场营收规模117.6亿元,同比增长26.2%,智慧旅游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不言自明。
2014年1月6日,在旅游卫视与百度联合举办的“2013中国旅游营销先锋论坛”上,旅游卫视董事长孔德明先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随着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业务的迅速展开,‘智慧旅游’将成为我国旅游业今年新的增长点。”
智慧旅游需要了解用户需求
挑战与机遇并存,旅游业从业者们究竟该如何度过这个智慧旅游年?
2014“智慧旅游年”已经开启,业界一片热火朝天。无论是旅游局、景区、航空公司还是酒店都在试图让自己更“智慧”。
2014年1月5日,在由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游报社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上,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业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发展智慧旅游的核心是思路和模式。根据目前我所接触的旅游投资商、经营商和政府管理人员情况,智慧旅游发展现阶段主要障碍不是来自技术,而来自观念和认知。”
“首先应该研究游客的需求。而游客需求,分为行前、行中和行后三部分。有游客需求以后,政府做什么、企业做什么要清楚,这样才能满足游客需求。”信宏业说。
四川省旅游局(微博)局长郝康理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要考虑游客一旦进入四川这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省,他如何行动方便。要考虑他在行进中的导游、导购、导览等方方面面的服务。所以企业干什么、政府干什么就很清晰。做服务于游客的旅游信息化应用才是智慧旅游。”
去哪儿网拥有自己的网络平台,他们通过分析数据,找到用户的需求。去哪儿网副总裁谌振宇告诉记者:“我们发现,用户并不会像我们想的那样提前订好酒店,当晚所订酒店占整个订单的60%。酒店房间往往在晚上销不出去,这是很大的浪费。这个时候酒店往往愿意以更低价格把房间销售出去。为此,我们提出了夜销概念,酒店可以把今天卖不出去的酒店放到手机客户端上,这样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好更低的价格和更丰富的选择,用手机设备把供和需结合在一起。”
智慧旅游被称为中国旅游业的“二次创业”,业内目前普遍达成共识的是,这次征战不能再像过去以邻为壑互相厮杀,如果依旧跑单帮,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闪转腾挪,对行业大势视而不见,那么任你武功盖世,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被层层叠叠的后浪拍在沙滩上。
智慧旅游最终将催生旅游产业的“大变革”,“要以大旅游、大资源、大数据、大产品、大服务、大管理的宏观视野来构建智慧旅游的发展体系和发展平台,全方位、全要素、全领域、全社会、全产业的数据整合集成和协同分享。”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2014年《旅游绿皮书》特约撰稿人张凌云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