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运期间,一些机票代理商不按规定私自加价销售机票,很容易让人与倒票的“黄牛党”相提并论。国内的机票代理商既不是旅行社,也不属于航空公司管理的售票处,却能够“转手”卖机票赚钱。机票代理商能够这样做,有其历史的原因。我们用网络时代的眼光来看,对比国际规范的渠道管理,就不难发现国内机票代理形式存在弊病。
航空市场和机票销售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网络时代,机票销售成本更加低廉,更有利于航空公司直销。而机票代理商以“售票处”形式夹在航空公司和旅客之间,名不正,言不顺。国外的机票代理销售,均是由旅行社承销。在这个系统中,代售机票只是旅行社综合服务中的一项服务内容,无论是收取旅客的服务费用,还是航空公司给予佣金,都是合理合法的。而国内“机票代理人”含糊的身份在民航业内也被称为不是行业的行业,处于管理的“灰色地带”,自然容易出现问题。
为何代理商能够越来越强壮?其实,这也与最初航空市场销售渠道资源匮乏,航空公司发展初期销售能力较弱有关。但随着航空市场的发展,代理人这个管理“真空地带”的弊病也开始显露:他们一只手抓住客源,另一只手向航空公司要高额代理费,使航空公司无法真正了解市场和为顾客提供更多的服务产品。
2010年,由国外航空公司引进的“零代理费”浪潮直接冲击到国内的整个航空机票代理市场,国内航空公司也相继降低了代理费。许多代理商退出了市场。但是,经过市场淘汰后的机票代理商并没有因此走向消亡,反而出现了像携程、艺龙和去哪儿等一批综合性的旅游网上服务商,只依靠销售机票的代理人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变小了。这说明机票代理业正在发生变化和转型升级,更趋向于市场化。现在机票代理商的竞争已经变为谁的服务产品好,更适应市场,谁就能更多地获得市场资源和优势,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一台电脑就能倒卖机票赚钱。
然而,如今一些代理人却出现加价售票的行为。除了加强监管,要求代理人自律之外,我们能否换一个角度思考,以便解决问题。民航能否放开代理人这个市场,以公开和透明的方式,允许代理人按其服务产品的不同,在市场上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而航空公司也可否与国外航空公司一样,根据市场需要决定是否提供佣金和其他形式的销售奖励。或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与国际市场接轨,使市场更趋合理,才能从制度上,解决代理商加价售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