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艺龙和携程的“隔空对战”,还有去哪儿和美团的酒店团购之争:去哪儿挖来了曾在阿里巴巴、美团任职的张强,出任目的地服务事业部总经理。据称,张强为美团网华南大区总经理,管理超过1200人的队伍,此次挖人,去哪儿将会增强自己的“地推”能力。
这四家战争,相似的地方都是“抢份额”。不同的是战略重心不一样。而抢市场份额,表现之一必然是开展价格战。诸如“返现”、“手机专享价”等。而对于各家的价格战,资本市场显然是不买账的:截至1月10日,携程股价下跌3.8%,艺龙跌幅为5.24%,去哪儿为2.29%。
就笔者的观点来说,价格战是正常的,并且非常合理。记得崔广福说过一句话:“没有市场份额就没有利润”。和携程相比,艺龙对市场份额的“渴望”更加强烈,因为艺龙现在还亏损的。如果不能一步步缩小和携程的差距,盈利会越发艰难。换句话说,如果艺龙的市场份额超过携程,盈利也不少太困难的事情。
此次价格战,要说看点,最大的当属携程。对于携程这个企业,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有强烈唱衰的,也有唱多的。连各家投行的态度都不一样:德银最新的报告是“买入”,里昂证券给的评级是“不及大盘,卖出”。笔者认为携程此次发起的价格战,比两年前被动的应战,要好的多。两年前,范敏执掌CEO之时,基本没有做过任何“过激”的市场行为,一直努力把携程的精细化运营做到极致。当外界质疑携程没有互联网基因的时候,他们会拿出精细化运营的数字,比如来自呼叫中心的订单量,现在每年还有30%的增长。有增长,为什么不做呢?携程不像一个互联网公司,而更像一家服务公司。
梁建章回归的这一年,携程的变化颇多,也扭转了范敏时代的一些困境。比如移动端,范敏时期,移动端的投入仅几十人,梁建章回来后,移动端已经增加到200多人。并且由梁亲自带队。在企业文化上,也变得更有活力。据圈内的朋友讲,携程的高管,早上8点多就开早会了。这在之前几乎不曾有过。
笔者对携程的态度,不是简单的唱衰或者唱多。对于现在的携程,笔者愿意用“中性”这个词来形容——等待时间的检验。
首先仍然是市场份额。鼠标+水泥时代,携程是无可争议的老大。而到了拇指+水泥的时代,大家又回到了起点。这里说的起点,是技术产品的起点。在资源上,携程的优势仍然存在,比如对酒店的议价能力(尤其是中高端)。在移动App的装机量上,携程截至2013年Q3的装机量为5000万,去哪儿独立App的下载次数超过1亿。在新的起跑线上,携程能否完成呼叫中心时代到移动的转变,还是一个问号。移动端运营的优劣,未来关乎整个市场份额。
另外是产品创新能力。产品创新,是基于行业属性来说的。在线旅游这个行业有他特别的属性,由于没有物理库存,商业模式可以想象的空间非常的大。比如几年前爆红的今夜酒店特价,还有专门做机票+酒店组合售卖的五星汇等。前者是在商业模式上做了一定的创新,后者是在商业模式做了新尝试。这些小公司的创新,虽然有的未必能做多大,但可以给携程一些借鉴。即如何把自身掌握的资源,最大化的用好。可能需要一个良好的机制,来鼓励各种产品的创新。
2014年,或将是在线旅游“价格战”非常惨烈的一年。为价格战买单的,除了分销商,还有上游的供应商。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原本靠人来服务的事情,逐步由机器来代替,比如地图,比如siri。OTA转型到MTA,携程需要基因的重塑。在重视服务不变的前提下,加大对技术、产品的投入,并且放到战略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