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力发展航空经济,积极推进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完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枢纽客货运输功能,推进简阳新机场前期工作,努力开拓国际国内航空市场。
民航业成为物流中心环节
目前,民航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衡量国家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四川航空公司总经理李海鹰表示,民航业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民航业通过聚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优势资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大的辐射效应。“在四川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打造IT产业集群的过程中,民航业成为物流的中心环节,同时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又为民航业带来机遇和挑战。”
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临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允春教授认为,民航需要与所在区域共同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到空港对经济发展的战略属性,空港在经济空间中的资源配置作用也为国际关注,所以随着网络化和信息化、经济的国际化和自由化,我们的空港在发生一些变化,从运输中心向加工分享中心转变,空港附近会聚集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空港自由贸易区将成为全球的中心。“构建国际航空枢纽第三个条件是覆盖国际国内的中枢航空网络,基地航空公司是主力。”中国民用航空局机场司司长覃章高道出其观点,不论是成都还是其他城市,要想构建国际航空枢纽,必须要有覆盖国际国内的中枢航空网络,而基地的航空公司、民航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李海鹰说,航空运输是典型的网络型产业,航线网络的质量和运营效果是决定民航总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航空枢纽打造的成功与否也取决于构建航线网络的水平。因此,只有培育实力强大的基地主干航空公司,用其充分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中转能力、扩大枢纽网络,统筹资源、避免无序竞争,促进航空物流集约发展,提高航空物流效率和效益。
李海鹰表示,四川航空作为成都机场基地主干航空公司之一,将积极配合省政府实现打造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的战略并形成区域优势,将在延伸产业链、加强网点覆盖率、提高自身服务能力等方面努力,使公司更契合新机场建设规划及四川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满足未来航空物流发展需要。
“两场”运作机遇挑战并存
“双流机场空运资源紧张已引起了西南地区的高度重视,简阳新机场的建设以及空运资源的重组,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大突破口。”问及新机场建设的相关问题,李海鹰如是回答。
对于成都打造国际航空枢纽,与会嘉宾普遍看好。曹允春告诉记者,随着中国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对四川对成都来说,这两年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现在地区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适合于航空运输的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地在向成都聚集,为整个航空物流产业带来了大机会,这样的优势对四川成都的大枢纽建设非常有利。
覃章高也向记者细数了成都构建“一市两场”(双流机场与简阳新机场)国际航空枢纽的优势:“成都是南丝绸之路的起点,当前在政策上具有很大优势,政府也在税收、航天促销补贴、支线航空等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并且,成都机场是在西部地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超过3000万的大型枢纽机场,预示成都临空经济快速成长期的到来。”
同时,覃章高还表示,四川具备构建国际航空枢纽的五大条件,在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效率的空中交通管制能力,覆盖国际国内的中枢航空网络,良好的地面服务以及当地政府政策,营销能力等方面都比较符合。
简阳新机场规划已成型,未来“一市两场”的航运模式已板上钉钉,对于此种战略格局和未来的成都国际航运枢纽建设,与会人士也给出了他们的建议。“‘两场’运作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即是机遇也是挑战。”曹允春说,现在中国大陆“两场”运作的城市只有上海的虹口机场和浦东机场,对于成都来说,最重要的是二者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分工,各自的机场最好有一个完整的航线网络以保证机场的正常运营与运作;否则,“两场”运作对于航空公司来说成本损耗很大。但新机场的建设因为要在功能设施上有很大的提升,这就会加强航空物流枢纽的地位,对航空物流集群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记者获悉,近年来四川把机场总体规划和区域发展战略、区域优势资源、产业布局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航空经济,民航业已成为四川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基础性产业,四川充分发挥成都作为华南华中、东北西北进出西部最重要的空中中继站,往返欧洲、南亚、中亚的最佳中转驿站,进出西藏最重要的通道等区位优势,积极推进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完善双流机场枢纽客货运输功能,推进成都新机场前期工作,努力开拓国际国内航空市场。预计到2020年,成都地区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6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