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民航总局和发改委联合出台文件,规定“对旅客运输票价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国内航线,均取消票价下浮限制,航空公司可以基准价为基础,在上浮不超过25%,下浮不限的浮动范围内自主确定票价水平”。这是10年来针对机票价格上下限幅度的第二次改革,或将加剧行业的分化整合。
上次价格改革要追溯到2004年。2004年民航局公布的《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规定,航空运输企业在境内外销售国内航线客票时,以平均每人每公里0.75?元作为国内各航线基准价,在上浮25%,下浮45%的幅度内确定具体价格。
广发证券研究员杨志清分析,设定票价下限目的即在于防止恶性价格战,规范运营市场。不过实际运营中,上述限价规定并没有得到充分执行。一方面,由于航空公司间竞争日趋激烈,在行业需求低迷的情况下,提价非常困难,因此上浮限制很少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在淡季尤其是高铁参与竞争后,票价折扣幅度通常较大。
以春秋航空为代表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推出99元系列经济舱票价产品抢占市场,基本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不低于4.5折销售的价格体系。在此局面下,各大航空公司实际执行的淡季特价和远期预售价等特殊舱位价格也早已突破下浮的下限。
由于实际运营中下浮45%的下限长期名存实亡,价格战中经常出现低折扣票价。兴业证券研究员曾旭评价,此次放开折扣下限,应该是官方顺应市场的一次修订,短期内对于行业整体影响不大。
不过,从国外经验来看,放开票价管制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可能会引发激烈的价格战。
美国1978年放开价格管制后,涌现多家航空公司,航线上竞争激烈,票价大幅下降。放开票价管制,将促使市场划分为低成本航空和大型多网络航空公司两个极端,处于中间层面的航空公司也将纷纷向两端转型。长期来看,某种程度上也会加剧行业的分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