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在美国提交了上市申请文件,计划以每份ADS股份9.5至11.5美元的价格,融资1.08亿美元,由此在一片热捧声中完成自己的成人礼,有趣的是,半个月前,携程的机票和酒店产品已经全面入驻去哪儿,这对昔日发动“去携大战”的冤家,似乎有变甜蜜情人的节奏。
众观中国在线旅游领域,携程依然是绝对的老大,排在其后的去哪儿、同程、艺龙、途牛等公司营收加起来也达不到他一家的营收规模;但从单个业务看,去哪儿平台的出票量已经和携程相当,艺龙在酒店的订房间夜已经超过携程的60%,途牛在度假旅游领域的规模也达到携程的40%。可以说在线旅游的每一个领域面临激烈的竞争。
成立于2005年的去哪儿已经走过了八个年头,得益于范敏时代携程的慵懒舒适给他创造的环境,去哪儿获得了在线旅游领域的一席之地;随着百度的控股,商业模式从倒流搜索向闭环交易的转型,如今它已成为了一股可以动摇携程地位的力量。
作为平台的去哪儿与携程、艺龙、同程、途牛等这些OTA之间并不是直接的竞争关系;他可以在平台上展示所有这些OTA的产品,让这些OTA之间充分竞争,他从中收取一部分流量费。
作为行业老大的携程一直警惕着去哪儿的发展,之前也一直没有把自己的产品接入去哪儿;但是在艺龙、同程、途牛等竞争对手的紧逼下,最终还是于2013年9月将自己的机票、酒店和度假产品都接入到了去哪儿。因为在目前的格局下,如果去哪儿把他的流量集中导给艺龙、同程、途牛等携程的竞争对手,那就可以帮助这些竞争对手在酒店、度假等细分领域赶超携程,这对携程而言是个很大的威胁。
携程之所以把自己的产品接入去哪儿,是相信自己的服务优势吸引到客户,希望从去哪儿导入的客户最终成为他的忠实用户。与此同时,携程也在接入其他供应商,慢慢向平台转变,以减小他的产品与去哪儿上面的产品的价格差距。
不过作为一个搜索平台,去哪儿在预订流程上的用户体验跟OTA仍然还有不小的差距。首先是用户找到某个酒店后很多需要跳转到OTA的网站预订,需要二次登陆;虽然现在推出的TTS部分解决了这部分问题,但与携程、艺龙等的用户体验还是有差距;此外,在预订机票时下单后等待确认的时间也比较长,还会出现一些低价票已经没票的状况。其次是在产品上,虽然去哪儿的平台可以让产品比OTA丰富很多,但是他对供应商的控制力没有携程艺龙强,所以会出现一些热门的酒店无房可订的情况。这些都是去哪儿还需要花很大力气去改变的地方。
已经觉醒的携程凭借自己在资源和服务上的优势也在向OTA之外的领域延伸;未来去哪儿与携程之间的竞争也是两者构建的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目前携程依靠自己对渠道的控制力在这个竞争中有更大的优势;不过随着去哪儿上市后品牌的增强,以及背靠百度这棵大树的流量导入,去哪儿构建的生态系统也会越来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