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中国的景区至今70%的收入靠门票,这也就难免会陷入“门票经济”中不可自拔。尤其是在财政收入较低的省份,这种情况尤其明显。因此,短期内,国外的“免费模式”在中国可能并不适用。
每年的“五一”“十一”两个长假,很多经济稍有宽裕的家庭都选择外出观光旅游,而旅游景点则借机大做门票文章,门票价格居高不下,旅游景点的管理与服务常被忽视,甚至纵容某些不法行为来促进门票经济的增长。
其实,过度依赖门票收入并非旅游业发展的最佳选择。众所周知,杭州西湖这些年一直是“免费畅游”,江苏南京的中山陵近年来也实行了免费,表面上看,这两个地方一年仅门票损失就达数亿元,但当地政府却从门票免费中尝到了巨大甜头:不但旅游综合收入逐年增长,潜在给地方百姓居民增加的收入效益更不可估量;而且割舍门票经济之后,旅游景点将更多精力花在规范管理和服务上,提高了旅游业的质量和水平。逐步舍弃门票,提高旅游业综合性收入,实际上这是今后旅游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从国际上看,新加坡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旅游产业是这个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但这个国家的很多景区、景点都是免费向游人开放,是世界各地蜂拥而至的游客消费为当地带来了巨大收益,如果新加坡要是依靠“门票经济”,可能就会出现另一种结果。从道理上说,很多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宗教圣地、说到底是大自然和祖先留下的财富,理应属于公众所有,地方政府“围墙收费”并不合理也不合法。
从这几年旅游市场所呈现的很多问题来看,很多问题是老问题,但既不复杂,也不难治理,之所以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疾,归根结底其实都是门票经济思维所造成的,有些问题更是门票经济思维作用的连锁反应。
不割舍门票经济思维,难以迎来旅游业发展的春天。地方政府开发旅游资源,以旅游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路是正确的,但着眼点一定要放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上。门票经济思维除了收费部门是唯一赢家之外,包括游客和地方百姓群众甚至社会都是“输家”,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更不能把眼睛盯在寥寥无几的门票收入上,只有开发出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吸引八方游客慕名前往,才能实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梦想。改变过度依赖门票的旅游业发展方式,各方都会成为赢家,关键是看地方有没有毅然从门票经济的泥沼中奋力拔出的勇气和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