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期间,出境旅游购物呈现火爆景象。据统计,仅上海一地,9月30日至10月7日,出境游组团批数为2951批次,组团人数59551人次,同比分别增长42.35%和30.99%。火爆的出境游带动大量高端消费的外流。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在我国出境游客海外消费占比中,有65%的钱花在购物方面。
据相关国际机构统计,去年中国消费者退税购物金额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3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44亿元),首次成为全球退税购物者数量最多的国家。据专家介绍,我国出境游客2010年仅在欧洲市场购买中高端商品累计消费近500亿美元,是同期国内市场107亿美元的4倍多。
专家表示,出境消费的火爆凸显出我国国内免税购物发展水平的落后,这同时也是中高端消费外流的主要原因之一。专家建议,推动我国免税政策创新,针对出境游客,采取以市内免税店为主的综合性免税政策,可以有效地将我国中高端商品的外购冲动转为内需拉动。
市场
国庆期间出境购物火爆
7日,刚从巴黎回到北京的小齐对记者说,在著名的老佛爷百货,随处可见拎着大大小小购物袋的中国游客,几乎每个柜台都有中文导购员,不少柜台前面都排起长队。
同样的一幕也在英国伦敦上演,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伦敦街头的中国游客大多年轻富有,他们或是边审视名牌皮包边浏览存在iPhone上的购物清单,或是和来自中国的店员用普通话讨论最新款的香水。
火爆的出境游带动大量中高端消费的外流。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在我国出境游客海外消费占比中,有65%的钱花在购物方面,赴香港地区游客中购物消费占比高达71%。据环球退税公司统计,2005年,中国游客人均购买金额为6100多元人民币,到2010年,这一数据提高到1.2万元人民币。另据相关国际机构统计,去年中国消费者退税购物金额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3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44亿元),比2011年增长58%,首次成为全球退税购物者数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首次出现逆差,逆差额为23亿美元,此后逆差额加速扩大。2010年达到91亿美元,2011年扩大到241亿美元,2012年剧增到519亿美元。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介绍,我国出境游客2010年仅在欧洲市场购买中高端商品累计消费近500亿美元,是同期国内市场107亿美元的4倍多。另据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肖林介绍,上海每年有折合50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境外消费额。与此同时,境内消费虽也保持着快速增长,但因为实体店商品定价偏高等因素,增速有所趋缓。
世界旅游组织近日出台的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超过德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消费国。而随着中国游客购买力的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为我国游客境外购物提供各种便利,大幅提升退税额度,刺激了中国游客的海外购物欲望。戴斌估计,今年我国旅游服务业贸易逆差将超过600亿美元。
窘状
国内免税购物市场发展滞后
专家和研究机构认为,品牌商的定价策略、较高的综合进口税率、国内免税业务发展滞后等原因导致我国境内外商品存在高额价差,直接导致我国游客大规模海外购物,是造成国内消费能力大量外流的主要原因。
商务部此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就国内外价差而言,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这5类产品的20种进口品牌高档消费品,我国大陆市场平均价格比香港地区高出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常修泽认为,我国旅游服务业中,进口商品的免税购物发展水平落后于欧美乃至周边韩国、泰国等国家,不少中国游客被国外免税店中的价格吸引,“只需要买三个包或者两块腕表,省下来的钱就能把来回机票全部赚回来”。
“在造成中高端消费外流的诸多原因中,品牌商策略显然是最重要的因素,加上国内对进口中高档消费品征收的关税偏高,很多进口中高端商品的价格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价格。”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肖林说,同时,由于我国旅游服务业中免税购物服务的国家政策潜力未能充分有效挖掘,使我国境内没有形成中高端商品品牌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而欧洲等地中高端商品品牌充分竞争,客观上导致了中外市场同种商品存在较大的价差。
相比其他国家,我国免税业业态仍很单一,占全球份额也较低。目前,全国仅在北京、上海两个口岸开设了进境免税店,除实施海南离岛免税业务的三亚市内的免税店外,其他市内免税店均已停止营业,导致出入境游客的免税消费空间十分有限,大量高端商品消费难以在国内实现。
同比之下,许多国家免税业务涵盖了出境店、进境店、购物退税、离岛免税购物以及市内店购物等各种免退税业态形式。目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和欧洲大部分国家拥有全部免退税消费业态,国际旅客在行程的各个阶段均能享受到免退税购物的机会,有效增强了当地旅游服务业竞争力。
据相关机构统计,2011年我国免税业务销售额逾10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球免税市场4.1%,只及韩国免税市场的36%。
突破
加快发展我国市内免税店
与国内免税业发展落后相对应的,是我国国内免税消费的巨大潜力。据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统计,自2011年4月20日国人离岛免税政策实施至今,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中免集团三亚免税店已接待顾客近665万人次。2012年,三亚免税店实现营业收入20.37亿元,同比增长102.66%。据海口海关统计,2013年上半年,三亚免税店销售离岛免税品184.3万件,价值人民币14.8亿元。
中免集团表示,截至2012年末,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出境旅游消费国,正逐步形成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中国公民出境游和国内游未来几年依然会保持快速增长,中国人购买实力会逐渐增强。这些都为加快中国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中国免税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此外,在不断高涨的国人奢侈品消费热情推动下,中国国内免税市场的潜力巨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朱明侠认为,在当前免税管理体制的模式下,免税政策创新的制度和行政成本较低,在通过相关制度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创新的免税政策可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离岛免税的成功探索为免税政策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市场基础和实践经验。
从其他国家经验来看,为遏制消费外流,一些国家积极通过各种措施盘活国内市场。比如,韩国针对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现象,进行了免税政策创新,不仅国内游客消费回流,也吸引了大量中国游客前往韩国购物。近年来周边国家和地区免税业务的持续创新,使更多中国游客的购物需求在境外释放,也使我国自身的免税政策创新日显迫切。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赵全鹏建议,在国内出境游客居多的主要商业城市,发展市内免税店,允许即将出境的国人在市内免税店购物,并在国务院已经批准的北京、上海、厦门、大连、青岛五城市的市内免税店中试点成功后不断推广试点经验。
还有专家建议,应协调有关部委,共同研究和制订新的规定,将市内免税店政策、进境免税店等新政策以法规形式予以明确。建议国内免税店从扩大销售对象和产品经营范围着手,鼓励国人尽可能通过国内免税渠道购买其喜爱的免税商品;离岛免税可在提高购物限额、购物次数等方面着手;离境购物在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方面改进,同时扩大离境购物退税政策的实施和试点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