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闭幕的2013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简称“台博会”)上,来自台湾的观光工厂首次亮相,在当地企业和市民中博得了满堂彩。据了解,台博会一结束,“制造之城”东莞就将着手推动观光工厂试点,希望成为观光工厂在大陆的发源地,为当地制造业转型升级开辟新路。
台博会上,台湾观光工厂主题馆内熙熙攘攘,DIY体验区内,砖雕彩绘、缎带兔吊饰、植物精油项链等趣味盎然的免费DIY活动,让市民们玩得不亦乐乎;交流洽谈区内,一拨又一拨有意发展观光工厂的本地制造业企业,则虔诚地前来“取经”。
记者走进“缎带王”观光工厂体验区,负责人吕幸佳热情地拿出五色斑斓的缎带,手把手教记者制作小兔吊饰。“过去人们印象里,工厂就是一副‘闲人免进’的面孔,我们开办观光工厂,就是要改变这种刻板印象,敞开大门对大家说‘欢迎光临’。缎带是我们的主要产品,我们在台湾的缎带文化园区免费对游客开放,不仅展示缤纷的缎带产品,还让游客探索一条龙的缎带生产过程,参与编织、穿纱、手工拉花、做缎带包等有意思的活动。”吕幸佳说。
“观光工厂”为“缎带王”创造了加乘效应。作为一个老工厂,“缎带王”一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困难,转型做观光工厂之后,游客纷至沓来,品牌逐渐打响,产值比原来增加了三成。
“引入‘观光工厂’的概念,是为了让东莞台商借鉴台湾观光工厂的经验实现就地转型升级。”东莞市台商协会会长谢庆源说。
在大陆,观光工厂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但在台湾却已很常见。早在上世纪60年代,台湾的传统产业曾创造了出口奇迹,后来却逐渐萎缩,有的工厂关停,有的勉强维持。但是,成套的设备和昔日的辉煌仍在。如何将其善加利用?自2003年起,台湾有关部门就推动观光工厂相关辅导计划,协助有价值的传统工厂转型为观光工厂。近年来,台湾的一些工厂外迁之后,企业主便将空置的厂房对外开放,通过观光工厂发展模式,一边卖产品,一边打造品牌。
台湾观光工厂促进协会理事长柯智美介绍,观光工厂为传统产业带来了创新的经营模式和商机,逐步形成了另类的“2.5产业”(指介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的中间产业),即制造业服务化。结合文化艺术、教育学习、观光休闲等全方位的经营模式,观光工厂使台湾传统产业顺利转型为文化创意产业。
观光工厂打开了台湾的工业旅游市场。目前,台湾已有100多家通过认证的观光工厂,覆盖50多个行业,创造了可观的效益。去年,台湾观光工厂参访人次突破千万,观光产值破20亿元新台币。
多年来,谢庆源一直希望将观光工厂的模式引入东莞,在今年终于得以实现。“东莞传承了众多台湾的制造业特色,因此观光工厂形态在东莞的发展也会不错。”谢庆源说。
本届台博会上,台湾观光工厂促进协会与东莞台商协会签订了协议,东莞有意建立观光工厂的企业,将由台湾观光工厂促进协会提供辅导和服务。谢庆源透露,目前东莞已有好几家企业有意建立观光工厂,其中,位于厚街镇的侨运表业已经制定出观光工厂规划图。未来,东莞市民可以从虎门的灯具工厂一路看到大岭山的饰品工厂,再到制作琉璃的特色工厂参观,不仅促进工厂的转型升级,也将带动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