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迫近景区治堵尚缺利器 载荷缺乏官方标准
www.seelvyou.com     2013-09-16 10:46:03    来源:大众日报    点击:

  ◆今年“十一”开始,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需制定相应的流量控制方案。

  ◆景区载荷缺乏官方标准,一些景区指望手机客户端软件调流分忧。

  ◆国际上普遍采用比较成熟的流量控制方式——门票预约制度,尤其适用于旅行社团队。

  还有半个月就是“十一”黄金周,去年“十一”开始执行小客车高速免费通行政策后,国内主要知名景区频传“爆棚”消息,甚至出现拥堵、滞留数小时的情况。今年“十一”,恰逢《旅游法》实施,其中第四十五条规定,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并需制定相应的流量控制方案。人们不禁期待“新法”真正发挥其约束效力,缓解拥堵。

  省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我省正在制定承载量计算标准。济南市旅游局近日要求各景区国庆节前核定并公布最大游客承载量。

  记者采访发现,景区的最大承载量到底多少,目前尚无官方核定的具体数字。景区都是凭近几年高峰客流量估摸出来的,而分流游客,缺少更宽裕的“提前量”。

  以趵突泉景区为例,最大日均客流量在4.2万。“应该还没有达到最大承载量。”一工作人员称。据其介绍,一般在趵突泉池周围出现拥堵现象,景区就会启动应急措施,并且会参考备用停车场启用情况决定是否采取分流。

  山东龙岗旅游集团旗下的地下大峡谷景区,从2006年至2009年曾连续四年发布黄色预警,营销部总经理高连学坦言当时管理水平相对欠缺,接待压力确实大。从2009年开始,景区进行了整体改造,以前的双行道替换为单行环形道,新增专供残障人士和步行游客使用的无障碍辅道,景区内部“微循环”得以畅通。旅游旺季时,景区会通过劝说游客先游览其他景区或暂停售票、检票等形式控制入园人数。高连学反映,10到20分钟就会有明显的缓解效果,游客也都比较理解。

  山东大学旅游系教授王晨光认为,景区其实处于游客出游计划的末端,维持最佳接待量不能只寄托于景区一方,而是一项需要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媒体共同配合完成的系统工程。

  在采访中,不止一家景区诉苦,在控流这个问题上,景区实际很被动;不少时候已逼近最大承载量,但游客仍蜂拥而至。此外,景区还担心若硬性停止售票,可能引发游客不满情绪,导致现场混乱,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泰山景区从去年“十一”开始实行以临时停止售票为主的限流措施,新增设的8条分流盘道、后山至前山的旅游中巴公交线路、分时分段启用的硬质护栏与工作人员组成的人墙,也在客流疏导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今年“五一”小长假,日均6.2万人次的接待量,还是超过了最佳单日接待数量5.8万人次。

  泰山管委宣传办公室主任马玉飞告诉记者,今年“十一”期间,泰山景区将在售票处启用免费wifi,建议游客进入前先到此处下载客户端,以便在游览过程中获取更加及时的疏通、分流和安全信息。

  记者了解到,国际上已经有普遍采用、比较成熟的一种流量控制方式——门票预约,尤其是针对旅游团队实行的预约制度。这种制度不仅有利于引导旅游者和旅行社形成预约的交易习惯,还可通过数据提前获取客流量,这些数据也能为未来景区的个性化服务做好铺垫。

  国外一些著名景点提供了客流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新华社曾报道过新年狂欢活动举办地纽约时报广场的限流措施,措施细致到规定游客能够乘坐的交通工具和随身携带的物品种类。另外,美国没有统一的超过三天的长假,各级政府注重开发不同地域层次的旅游景点,并给予那些不太著名的景点更多扶持和机会。

  在国内,杭州西湖从细处着手,由此激发的巧思妙想同样值得借鉴。杭州快报的一位同行曾向记者透露,当地导游会在景区介绍时弱化已被“过度消费”的文物古迹,景区导览图册也会将相应景点放在不那么引人注目的位置。这位记者表示,热门景点会带来更高的门票收入,这点众所周知,但在收入和文物保护间权衡,显然后者更重要。

关键词:十一 景区 

上一篇:杭州出租车监控安装进入“快车道” 年内预计有2000辆车装上监控

下一篇:庐山景区70余栋别墅成“烂尾”闲置20年成牛棚羊圈

分享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