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法》实施已进入倒计时,旅游业市场秩序得以“矫正”,激发市场热情,旅游相关企业迎来订票热潮。最新数据显示,从9月1日开始,中秋节前一日热门航线的日均出票量六成增长。而张家界(7.71, -0.05, -0.64%)、峨眉山等相关人士也纷纷向记者表示:“从今年订票人数来看,有增无减。”
《旅游法》于今年“十一”正式实施的消息一经传出,即在市场激起千层浪。国内和国际热门旅游线路也迎来一波提价潮,平均增幅在20%。针对部分旅游产品的上涨,北京某旅游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在《旅游法》实施前对部分原本亏损产品线的利润补充,在取消消费者购物环节后,价格上涨并不会持续,只是一次性行为。”
实施倒计时 加速行业洗牌
中国旅行社协会方面表示,目前已经根据《旅游法》建议会员单位修改《旅游服务合同》的相关要点。内容包括旅游合同、明确自由行产品内容、取消“意外事件”术语、明晰公共交通经营者、购物场所的商品和另付费项目的价格等。“一定程度上抑制强制购物和另付费现象,但彻底解决行业中存在的问题还需一段时间。”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告诉记者:“《旅游法》聚集以人为本,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法规主要是针对导游强迫旅游者购物,不购物则给予不公平对待,旅游地餐饮业乱抬价欺诈顾客消费,以及购物商品以次充好卖给消费者等行业问题。”
他认为:“我国旅游业行业乱象丛生,拼低价吸引顾客报名旅游线路,在旅游途中变相获取中间利益,一旦旅游者不听从便另眼相待等问题百出,严重的影响了旅游者的旅游质量,还有些热门旅游景点私自抬价欺压消费者。而《旅游法》的实施将大大遏制这类现象。”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旅游市场受到规范,中间灰色利益将减少,导游要获得正常收入,那么旅游公司也会提高产品价格维持公司的运营。旅游业多以散、小、广的营业点分布夺取消费者市场,随着旅游业市场的规范,价格的波动按照服务品质调整,人们的选择更有确定性,借助互联网平台有利于品牌企业获得更多的顾客,而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被挤压,行业洗牌不可避免。”
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不一”
《旅游法》实施在即,对旅游类上市企业影响也各不相同。而以门票收入为业绩来源的企业,业绩波动主要取决于旅客数量的变化;综合旅行社运营商因近年旅游业务比重逐渐减少,政策实施之后,业绩波动将较小。
纵观上市公司业绩报表,今年上半年,峨眉山游山门票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34.12%,黄山旅游(11.52, 0.03, 0.26%)和张家界门票收入也占据公司利润构成的约40%。”
张家界董秘朱洪武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旅游法》实施前,各公司已经经历了一段过度期,目前公司邀请省市领导和专家,就《旅游法》新内容对中高层和骨干员工进行分配培训。”
中国国旅(36.50, 0.21, 0.58%)董秘薛军告诉记者:“由于《旅游法》的实施对公司原本业务结构中涉及内容不多,短期内对公司业绩影响不大。目前针对法规内容,国旅总社已着手采取相关规范措施。”
朱洪武认为:“此次《旅游法》的实施对旅游业言是新鲜事物,对行业具有约束作用。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门票,旅客人数的变化对公司业绩有直接影响。公司核心高层多次召开会议,对《旅游法》实施前后的旅客人数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并将在后期出具报告,以便公司措施和策略的应变,以保障业绩持续增长。”
旅游业盈利模式进入调整期
今年上半年,旅游板块营收总体上涨,但净利润出现下滑。wind数据显示,旅游板块合计营收同比增长4.8%,净利润下降17.8%。餐饮旅游下降17.81%。细分子行业中,仅旅游综合板块净利润同比增长17.04%;其余三个子行业中,酒店、景点和餐饮下降幅度分别为11.49%、27.67%和186.15%。
旅游上市公司方面,由于旅行社业务毛利普遍不足10%,且逐步下滑,目前旅行社运营商运营模式都进入深度调整之中。
中青旅(17.23, 0.02, 0.12%)方面表示,上半年从游客构成看,公司部分景区团队游客均出现下滑,但散客量增长趋势明显,景区人均消费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从收入构成看,景区门票收入占比持续下降,酒店、商贸经营及其他板块在收入结构中权重稳定上升。
中国国旅相关人士也直言:“三亚免税店将是公司今后一段时间利润增长点。”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一位教授指出,受“三公”消费、禽流感、地震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为增加利润来源,综合旅行社运营商盈利模式将更加多元化,增长缓慢的旅游相关业务有所减少,企业提升酒店、商贸、旅游周边产品等业务比重。在渠道方面,则更注重电子商务平台、呼叫中心的开拓。而《旅游法》更是加速行业洗牌,综合旅行社运营商对于高毛利非旅游领域的探索,需警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