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研究公司In-Stat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机舱里推广机上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金矿”。2010年,国际上大约有8%的飞机配有无线网络,而在较为忙碌的商务旅行航线上这个数字达25%左右,平均每个航班有10%的旅客使用WiFi。到2015年,预计飞机上的WiFi服务能带来的收益将增至每年15亿美元,增幅高达600%。
自由自在的空中上网对于消费力较强的商务旅客吸引力最强,因为,旅客使用空中上网系统的收费并不低。目前,机上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以收费为主,收费主要按航线、搭乘频率、包月、网速差异、上网方式等进行细分。例如,美联航从2012年开始使用所有航班中部署卫星通信WiFi网络,根据网速不同,标准版定价在3.99美元~14.99美元,加速版定价在5.99美元~19.99美元;汉莎航空的机上WiFi服务,每小时向乘客收费15美元;阿联酋航空有21架空客A380客机都覆盖了WiFi,最低收费16元人民币。
虽然对旅客应用机上WiFi进行直接收费是航空公司较为传统的模式之一,但高额的费用导致旅客的接受度普遍较低,许多航空公司又逐渐推出了个性化的机上WiFi服务。
例如,澳大利亚航空向乘客提供iPad,重点推广无线娱乐串流服务,以便使机上WiFi服务覆盖到没有携带设备的非商务型旅客。达美航空在航班中提供免费WiFi服务,供乘客浏览Amazon。达美航空宣布,将会在航班中提供乘客免费地通过WiFi使用的Amazon服务,包括Amazon的在线商店。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WiFi服务的深入发展,地空互联技术的成本将会降低,直接收费模式也可能减至较小份额甚至完全免费,取而代之的则是航空公司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深层合作,为旅客提供一个自由享受购物、音乐收听、影视剧观看等服务的互联网平台。
国外地空互联发展已有8年之久,中国为何迟迟没有实现地空互联?根本问题不是技术,而是成本。据了解,阿联酋航空为方便手机打电话引入的客舱通信系统,仅此一项费用就高达2600万美元。作为国内首个成功推出机上网络服务的航空公司,国航目前仅有一架飞机改装完成,如果要推广至整个机队,那么航空公司必须在成本与利润之间找到平衡点。
一方面,国航可能通过无线网络接入平台,对进入机舱互联网应用服务的提供商(如微博、门户新闻网站等)等收取一定合作与广告费用,并与服务提供商分摊成本,减少旅客可能承担的费用。同时,可能加入更多购物与服务预订网站,并通过搭配套餐等方式加大机上优惠力度,使飞机购物成为自身“增收”的重要分支。
另一方面,对于传统机上业务,采用改变以往只能依靠广播或者商品目录,进行机上免税品等优惠促销的方式,旅客能实现在电子设备上了解、购买免税品或购买返程客票等消费行为。
国内航空公司的机上WiFi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包括覆盖航班、流量带宽、网页丰富度、手机通信等方面仍有待完善,旅客接受度也有待市场进一步检验,但应确定的是,机上WiFi的商业前景将无比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