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地合作分歧 少林寺再演争夺战
www.seelvyou.com     2013-07-12 09:02:53    来源:看看旅游网    点击:

  7月3日,少林寺山门前,来自美国少林拳法联盟的250名洋弟子正在举行隆重的归山朝圣仪式,在三位少林僧人的带领下,这些洋弟子们对着山门和端坐在前方的方丈九行跪拜大礼。

  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少林寺不仅成为跨文化交流的中心、旅游的胜地,也因其所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而日渐成为各方势力的名利场。

  归山朝圣仪式前两天,围绕嵩山少林景区的售票权,景区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和央企港中旅之间刚刚上演了一场短兵相接的争夺战。

  短命接管

  嵩山少林风景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内,因“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坐落其中而著名。

  少林寺和景区看上去融为一体,但实为两个不同的主体。景区经营由政府负责,作为宗教场所的少林寺归寺院僧人管理。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只管庙门内的事情。

  不过,大多数时候,外界很容易将嵩山少林风景区和少林寺混淆,有的甚至将二者直接划等号。

  2009年,港中旅入驻嵩山少林景区,使少林寺这块金字招牌下又多了一个分享者。港中旅入驻伊始,少林寺要上市的消息即被引爆网络,后证实为登封市政府与港中旅合作成立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将嵩山少林风景区的经营性资产纳入合资公司。

  双方合作两年多后,一个新的消息开始在当地流传,登封市政府要对嵩山少林景区实施全面接管,并已通知景区内各相关单位,要其积极配合政府对景区的接管。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政府的接管行动主要是对财务和景区售票进行接管,但此举只在7月1日维持了一天,就在上级部门的干涉下,在第二天就恢复了原状。

  7月3日上午,在嵩山少林景区门口,一位负责检票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也听到了政府接管景区的相关传言,但一直没见正式通告。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办公室一位刘姓工作人员在听说记者要咨询政府接管景区管理权的事情时表示,目前不便接受采访,相关问题可以咨询景区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河南省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嵩管委”)。“嵩管委”发言人刘少伟并未直接回答政府接管景区经营权事项的最新进展,他只是表示,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了,现在合作的方式、内容和以往没有任何变化。

  少林寺外联办主任郑书民则表示,对于政府接管景区的事情他并不了解。在他看来,以往关于少林寺的一些热点事件,少林寺总要不断被迫出来澄清,但这次真的和少林寺没有任何关系。

  地方政府对景区的短命接管在当地已成为一种笑谈,被称为是地方政府和央企扳手腕儿,最终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当地普遍流传的一个说法是,在接管当天,港中旅派驻登封的合资公司董事长钱国平即飞赴北京向集团领导汇报情况,第二天登封市政府的这一政变即被上级部门叫停。

  管理分歧

  此次政府接管的导火索,源于2012年底住建部对全国48个风景名胜区抽查时,嵩山风景名胜区被责令限期整改。其存在的问题包括:“管理机构设置职能较虚,无法实施统一有效管理;部分管理职能交由企业行使。”河南省住建厅在督促落实的过程中进一步要求,门票出售也不能委托企业经营。

  这已不是港中旅入驻少林景区后第一次陷入整改危机。2011年12月,嵩山少林风景区也曾因管理纷乱而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要求“限期整改”。后经多方努力,才最终保住了5A级景区的牌子。

  事实上合资公司自成立伊始就摩擦不断。首先是管理团队磨合,合资公司成立后,港中旅共派来四位管理管理人员,接管董事长、总经理,财务等岗位,原嵩山少林景区工作团队保持不变。

  一位留守员工表示,合资公司成立后,追求利润最大化、大力压缩成本、强化制度管理。制定的一些特别措施让留守员工感到难以适应:比如为节省加班费,禁止员工节假日加班;早上6点多要求员工到岗;减少员工班车班次。

  据这位留守员工介绍,合资公司成立之初,大家想着大央企来了,怎么也得涨点工资吧。事实上,不仅工资没涨,以前的一些灰色收入的机会也被挤压没了。2010年,景区要摆放节日花盆,下面员工制定的预算是17万,核查后被压缩至不到10万,通过招标最后只花了5万。“10万的水分没了,肯定会有人有意见。”

  合资公司在其他花销上的“抠门”也令下面员工感到不满,据上述留守员工介绍,由于一直没批浇树经费,导致景区内300多棵树木被旱死。

  对这些制度和现象,管理方有着不同的理解。钱国平在2012年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曾表示,合资公司对景区实施经营、营销、财务、人员和管理“五统一”,使原来各自为政的行政式管理转变为规范的企业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成效良好。使景区的资产质量大为改善,财务状况明显优化,从过去资不抵债的艰难状态,变成轻装上阵的良好情况。

  企业严格的规范化管理与员工实际收入下降的矛盾开始出现,虽然合资公司后期提升了部分员工的工资待遇,但双方之间的冲突却在不断地滋长。于是出现了员工对企业有怨言,企业指挥不动员工的现象。2011年12月,嵩山少林风景区被黄牌警告事件,被认为是企业和员工累计矛盾的集中爆发。

  短命的接管之后,整改是否继续。刘少伟表示,整改是一定要整改,但是如何整改,还在研究。如果不整改到位,住建部、住建厅要问责,谁来担责?

  在登封旅游部门工作的李斌看来,对合资公司而言,不管是内部管理问题还是景区整改都属于“内忧”,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外患”,如何落实当初的承诺,给全市人民一个交代。“政府把少林寺景区这块金字招牌交给你了,如果找不好利益切入点,各方面都会有意见。”该知情人士表示。

  冲突根源

  登封和港中旅的牵手,恰逢2009年河南各地为应对金融危机“大招商”,央企挥舞钞票到地方并购优质资源。登封希望借助港中旅这个央企平台延伸产业链接、促进结构调整,做大旅游蛋糕;港中旅则看重少林寺这块金字招牌。

  2009年9月份,双方敲定合作。同年12月27日,合资公司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登封市政府占49%的股份,港中旅集团占51%的股份。

  公司成立伊始,双方对合作前景信心满满。时任登封市长郑福林表示,登封和港中旅的合作将是登封旅游发展史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对登封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薄宝华则表示,港中旅将在登封投资一系列项目。这使登封实现单一依靠“门票经济”向多功能、复合型旅游目的地的转变。

  和合作双方对投资前景的乐观预测相比,这一合作的过程从一开始即遭遇少林景区贱卖的质疑。合资公司1亿的注册资本中,登封市政府以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的电瓶车、旅游汽车等经营性资产和部分现金合作,占49%股份;港中旅集团控股的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现金形式出资5100万,占51%股份,双方合资年限为40年。

  外界质疑港中旅仅以5100万的出资即拿走了少林景区的控股权,而据资料显示,当时少林寺仅一年的门票收入就将近1.5亿元。

  时任登封市长郑福林对媒体解释称,51%和49%并不是像有些人简单理解的港中旅5100万,嵩山景区4900万。合资公司注册资金一个亿,但将来经营的规模可能是10个亿、20个亿,甚至上百亿。

  李斌曾参与港中旅合作的对接,在他看来,登封市的期望是合资公司做大旅游蛋糕后,登封市即便将目前景区的控股权让渡出去,但将来规模达到10亿、20亿甚至上百亿时,登封即便按49%的比例分成,总体收益上也要比现在大得多。

  李斌说,登封为什么愿意把少林景区这个金字招牌给你,还不就是想借船下海,借助央企平台改变一下地方的产业机构,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希望总体上能对地方经济起到拉动作用。但合作两年来,登封希望能在其他地方有所收益的项目迟迟不见动静。

  据刘少伟介绍,合资公司除已经启动旅游小镇的运作外,其他项目有什么进展目前还没有了解到。在他看来,双方的合作没有按照预期进行,可能也有种种原因。

  即便是旅游小镇的推进进度,也让登封方面有所不满。李斌透露说,这个项目到现在除了土地有点手续外,其他的都没有,规划都还是概念性的,环评都没法进行。

  和地方政府对项目投资的急切心情相比,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国平则表示,旅游小镇项目正在按照我们自己的程序报批,现在已经完成土地手续,其他的还正在走报批程序。

  从合作时的激情到落实项目投资时的缓慢进展,双方的热度在不断下降。合作第一年,登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大量篇幅来描绘港中旅可能带来的投资前景;第二年,项目没任何进展,政府工作报告中这部分内容开始弱化;第三年,已经开始有意略去和港中旅合作的内容。

  李斌回忆说,当时参与和港中旅对接,写材料时都是用“国际影响力”“战略投资”“历史机遇”等充满激情的词汇,接受电视台采访时,他还曾对着镜头大谈特谈所谓的投资拉动,现在想想感觉跟笑话一样,好像自己在说谎。

  (经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李斌为化名)

关键词:少林寺 港中旅 登封 

上一篇:古城保护发展乱象:决策理念走偏 债务风险隐现

下一篇:我国旅游保险规模尚小 发展潜力大

分享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