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中医药或者中医药旅游产业规模有多大?分为哪几部分?
黄建银:因为作为服务贸易的一部分,中医药或者中医药旅游产业并没有专门的统计数据,但据推算,国内的中医药服务贸易量至少在每年10亿元以上。这些收入来源涵盖两个方面:其一是中医药教育服务,京津沪等地中医药大学每年针对海外留学生提供教育服务,收入约3000万-4000万元;其二是接待入境游客的知名中医院,如广安门医院、三亚中医院的入境游客收入。教育和入境游接待,正是中医药和旅游实现结合的两种重要方式。
北京商报:北京是中医药旅游资源比较集中的城市,在对消费中医药旅游产品的游客接待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黄建银:目前北京各大中医院接待能力已经接近饱和。现有中医院接待能力接近饱和,也是中医药旅游产品推出的制约因素之一。
对此,中医药行业可以从三个方面缓解问题:首先,可以以大型医院在北京郊区建立分支机构的形式,增加中医药医疗机构的数量,但是这种方式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且成本比较高;其次周边的很多二线城市中医药服务能力很强,行业通过挖掘这些城市中医药资源,加强宣传和引导,分流就医者和游客;此外,旅游机构还可以丰富中医药旅游的内涵,利用中医药博物馆、种植园等资源,设计创新不依赖中医医疗机构的中医旅游文化产品。
北京商报: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医药和旅游机构合作过程中,旅游机构并不像中医药行业那样积极,原因有哪些?应该如何应对?
黄建银:中医药和旅游企业合作双方在商业模式设计、各自利益的体现上,都需要一个共识,达成共识后才能深入合作,但是这需要时间。对于旅行社以盈利为目的,很多企业倾向介入成熟的市场。在这种前提下,中医药旅游在海外招来顾客,如果仅仅依靠旅行社并不够。因为旅行社中缺乏理解中医药文化的专家。同样,中医药行业中也缺乏懂得旅游经营的人才。跨领域人才的缺乏限制了中医药旅游产品营销渠道,也制约了相关产品专业化、细分化的设计。
北京商报:在国际上,一些医疗旅游产品在市场上比较成功,欧洲抗衰老旅游、韩国的整容之旅等产品可以给中医药旅游的发展提供哪些借鉴?
黄建银:国外成熟的医疗旅游产业形成现在的规模,需要政府的重视,在政策上创造一个利于产业发展的环境;然后下面企业进行专业化运作,探索出适合的商业模式,企业赢得利润,是带动产业发展的前提;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实在的疗效,中医药对人体的疗效、养生的效果被承认,才会形成口碑效应,从而促进市场走入良性发展的轨道。